您当前的位置:东方都市网资讯正文

恐龙灭绝竟是暗物质导致?彗星撞地球早已注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16 01:12:52  阅读:297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沁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彗星或大块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理论最为可信。实际上小天体撞击地球是一个非常小概率事件,撞击论难道就是故事的全部吗?现在,科学家正在追问是否有某种宇宙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大量彗星的出现,使得这种撞击变得更有可能性。

  美国宇宙学家Lisa Randall在其出版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银河系中存在着巨大的由暗物质(一种比常规物质多五倍,不可见的物质)所构成的碟状结构,它或许是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

  当扫过太阳系时,该暗物质结构在空间引起一阵微小的摆动,所产生的引力波的摄动导致身处太阳系外侧的柯伊伯或奥尔特云中的彗星带被从栖息地踢出,并最终飞向地球。但这种理论的可信度有多高呢?还有其它的天文学事件可以解释大规模彗星出现这一事件吗?

  一个猾头的问题

  不断增加的天体力学和宇宙学证据显示在银河系中,有着比一般物质多的多的暗物质。虽然暗物质不可见,但根据作用在其周围物体上的所产生的引力效应,我们就可以知道暗物质在该处的存在。

  事实上,暗物质之所以被称之为“暗”仅仅意味着它不反射或吸收电磁波,因此它很难为观测者所发现。大多数的宇宙学家相信这类物质会随同星系和星系族的其它部分一同低速运动,并且保持“冷”的状态。(因为高速运行的粒子是较“热”的)。

  Randall 提出我们星系内存在着一整个由暗物质构成的碟状结构。如暗物质要对太阳系施加影响,它就需要大体上与银河系可见的银盘一致,这样才能使得太阳系绕银心运转时,在会它周边发生振荡。但上述说法是有问题的,相比于碟形结构,为了能够解释至今所得的观测结果,多数宇宙学家更偏向于暗物质围绕着银河系组成的是巨大球状光晕这一结构。

  穿梭在暗物质中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使得奇异的暗物质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奇异。Randall提出在组成“杂质”中有不止一种的暗物质,这种“杂质”约占暗物质的总量的5-10%。它与其它部分的暗物质是有区别的。像一般物质那样,它能与自身相互作用。而大多数的暗物质能够不受阻拦地在自身中自由穿行。

  这种特殊的暗物质被叫做“耗散”物质,它能使得自身由运动态变得站定,从而能构成星系盘,就像一般物质所做一样。但是,就像Randall在她的调查报告中承认的,这种暗物质是否能构成银盘尚未确认,并且即使它能构成银盘,现在也没有任何理论来解释为何该暗星盘必须与可见星盘相一致。然而,只有上述情况发生时,一颗巨大的彗星才会被向着地球释放出来。

  Randall 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宇宙学家,该论文可信度很高。她相信除非该模型与将来的观测结果相矛盾,但是她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该理论将事实上导致彗星和小行星出现数量的增加。

  那么,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记录上有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呢?这个说法现在还存在着争议,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结论性的证据来显示生物大灭绝是规律性发生的。Randall的团队声称彗星大爆发大约每3500万年左右出现一次,这个还存在着争议的时间跨度可能粗略跟生物大灭绝时间间隔相符。

  复仇女神为何方神圣?

  带着一大堆的未解问题,暗星盘是解释生物大灭绝的最好理论吗?现在,另一种称之为“复仇女神”的理论也已走到台前。该理论称太阳有颗假设存在的,叫做“复仇女神”的伴星。该伴星是一个颗昏暗的红/棕矮星,在大约1.5光年的距离上围绕着太阳运转。

  每2500万年左右,她便会接近太阳,由于其引力的拉动而导致彗星运动的增强。这并不是一个毫无依据的推测,因为大多数的恒星都从属于某个多星系统。但是问题在于,棕矮星并不普遍存在,而且“复仇女神”直到现在也都没有被观测到。

  对于笔者来说,相比一个现实的坚固的理论,Randall的理论更像一个有趣的“如果是呢”形式的推测。当然相比初一听起,她的理论模型是非常透彻和坚实的。事实上,现在没有什么能真正证明生命大灭绝和陨石坑的形成有其周期性规律的证据,这对Randall的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此外,根据奥卡姆的剃刀理论,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总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发明比你实际需要的更多类型的暗物质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但是,该理论肯定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在观测的时,应被充分考虑进去。此外,提醒我们宇宙学和基础物理学显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一面,其或许会影响到每个在地球上生命的命运,也将是该理论的更大作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